服务广东基础教育 打造南方教育高地

  天博新闻资讯     |      2023-11-05 19:19

  天博质量监测,这项工作由华师具体承担,将助力建设广东省学前、义教、高中有机衔接的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作为一所以师范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同时也是广东教师教育的“龙头”和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华师积极参与到广东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事业中,通过打造系列教师培训品牌、建设优质附属学校等举措,有力支撑了全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2018年,我国启动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响应教师教育改革号召,广东省率先启动“新师范”建设,提出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师范院校和师范类专业。

  作为培养卓越教师的重镇,华师坚守教师教育底色,以“新师范”建设为抓手,围绕政府高校中小学深度协同、高水平学科学术与高水平教学学术相互支撑、本硕培养、学科知识输入与教学技能输出、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等五个方面,着力打造五个“一体化”的“新师范”体系,努力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大国良师”。

  “新师范”强调师范院校的主体地位,同时接纳“去封闭化”的理念,强调师范院校与政府、中小学的深度融合。华师与广州、东莞、中山、汕尾等四地市教育局共创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

  华师以全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省一级学校为主体,组建了覆盖180多所名优学校的“华南师大—中小学”协同发展联盟。以联盟为抓手,华师优化了师范生实习基地建设,推动一线名师、名校园长深度参与师范生培养和职后培训工作。

  华师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物理教学法教师许桂清介绍,华师为师范生创设了本科四年分段式、层次性的教育实践培养,“大一访谈名师,汲取榜样力量;大二见习,观摩名师如何上课;大三微格教学训练,学会备好一堂课;大四实习,前往中小学实地锻炼”。

  华师构建师范生“双导师”制,引进基础教育优秀教师参与师范生培养,组建名师课堂,邀请大学名师与中小学名师入驻名师课堂共同指导师范生。目前已聘任1300多名本科师范生兼职导师。

  此外,师范生还广泛参与技能竞赛、社会服务、顶岗实习和微型课展示观摩,开展“乡村学校+名校”新型组合顶岗实习。

  新技术催生教育新模式。近年来,华师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各类数字化教学与试验平台建设,打造“七大数字平台”“五类智能场所”,赋能师范教育。

  华师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勇认为,培养面向未来数字化挑战的教师,不能仅靠传统的一根粉笔、一张嘴,要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创新面向师范生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

  2022年10月,教育部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项目“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虚拟教研室工作启动会在华师举行。

  该虚拟教研室由华师牵头建设,包括多地教育部门、高校、中小学校在内的200余家单位参与共建,将通过校际协同、虚拟教研等形式,探索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新样态。

  华师教师教育学部牵头推进教育部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项目,以教师能力测评诊断、精准教育教学培训为试点特色,研发了项目重点应用成果——教师课堂教学能力AI测诊系统。

  该系统借助科学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诊断,基于大数据对教师教学能力画像,并自动生成测评报告,帮助教师精准地获取自身专业发展能力特质,分析教师能力发展动态,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建议,助力学校改善教师队伍建设。

  “新师范”建设以质量为导向,强调师范生培养结构、层次和数量与教育发展需求相适应。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进步,社会对高水平、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如何让更多优秀的学生进入基础教育行列?结合国家和广东省的相关政策,华师以本科、教育硕士公费定向培养等形式,选拔和吸引综合素养好的优秀学生入读师范专业。

  在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华师不断完善教育硕士推免、教育博士招录体系,让具有从教潜质的优秀毕业生免试推荐就读教育硕士、教育博士。学校开设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通过“4+2模式”本硕衔接,探索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机制。

  2019年,华师启动“未来教育家”人才培养工程。该计划主要面向低年级本科生招生,从理论授课、教育实践、教育调研、国际研学等四个方面展开,力图培养一批信念坚定、专业突出、敢于创新、具有国际视野、面向未来的教育家。

  面对省内基础教育发展区域、学科不平衡等现实问题和需求,华师调整优化师范生招生专业结构比例,招生计划增量向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倾斜。

  此外,学校还通过建设手机教师网、远程名师工作坊等云端平台,助推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提升基础教育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是师范大学承担的两项重要职能。华师积极倡导教师培训从专业化走向学术化,通过加强学术研究、打造培训品牌,实现“研训一体化”发展目标。

  在此基础上,2018年学校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教师教育学部,开创性地设置“教师发展与管理”硕士、博士学位点,培养从事教师职后培训研究与实践的专门人才,推进教师教育学科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

  2005年,华师与美国范德堡大学及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公立学校系统联合设立“中美中小学校长领导能力发展交流与学习”项目,对纳什维尔市公立学校系统的中小学校长以及广州市、广东省的中小学校长进行双向交流培训。

  从一开始的中美项目发展到中美、中英和中芬项目,这一项目的开展,为国内中小学校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与国际同行近距离对话和交流的机会,提升了中小学校长及教育行政领导干部的教育领导力。

  教师教育者是“教师的教师”,学科教学法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教师教育的专业化,也关系着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为配齐配强学科教学法专任教师,华师出台了《学科教学法教师队伍建设方案(2022—2026年)》,创新学科教学法教师队伍“三方共建”机制。

  为激发教师教育师资活力,让其潜心本职领域教研,华师完善了岗位管理与职称评聘办法,并对学科教学法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实行单列评聘,完善业绩考核、绩效工资分配和职称晋升标准。

  华师校长王恩科介绍,学校将分步实施学科教学论教师倍增计划,完善学科教学论教师培育机制,并引导和鼓励教学法教师深度参与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巩固和扩大华师在基础教育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2023年8月28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承办的广东省2023年师德巡讲活动举行,多位优秀教师讲述了他们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的故事。

  他们的故事深深感染了听众,激励了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2020年1月,华师获批“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以“构建关怀型师德,助力教师幸福”为核心价值追求,推动职前职后一体化师德教育,丰富师德教育载体,创新师德教育模式,为整体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切实开展了多方面工作。

  受广东省教育厅委托,该基地在全省各地组织开展师德巡讲活动。每场巡讲嘉宾由师德研究专家和一线师德先进教师组成,通过用真人真事诠释师德内涵,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和教育引导作用。

  截至目前,在全省各地组织的10余场师德巡讲活动,线万人次,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华师注重师德养成培育,创新师德教育载体,将教师职业道德主题实践活动纳入第二类课程。

  “当前我们践行教育家精神,非常重要的一点就要敢于对违背教育良心、违反教育规律的行为说‘不’。”2023年9月28日,华南师范大学举办了广东省、市级教育家培养对象践行教育家精神交流研讨会,中国当代教育名家、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吴颖民教授表示。

  研究中心“学堂在线”慕课平台委托,为全国教育类硕士研究生及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开发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共必修网络课程。2019年至2022年,华师连续成功举办四届“粤港澳大湾区师德论坛”。结合时代需求,每届师德论坛都紧扣时代发展要求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问题,通过“主旨报告”“主题演讲”“师德故事TED演讲”“圆桌论坛”等形式,以情感人,传递师德建设理念。

  ”为载体,打造综合素质立体评价体系,多次获得教育改革荣誉;附属黄埔实验学校全国首创航天育种与智慧农业

  结合的校园农场,以“教育+农业”课程建设为抓手,为学生提供航天育种、数字化管理的“农校联动”学习实践基地……在附属学校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华师将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转化为附属学校发展的动力,促进了附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快速发展,并在当地基础教育领域中发挥了示范和带动作用,赢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和社会效益。

  2021年,华师制定《华南师范大学助力广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1+N”行动方案》。2022年,与汕尾市教育局签署结对帮扶协议,确定精准帮扶清单。其中,为切实提高汕尾基础教育质量水平,华师遴选汕尾三所中学,在其高中部设立“创新实验班”,首轮实验期为3年,从高一年级始,每校每年滚动设置2个班,共18个班。

  创新实验班由顾问团、高校专家组、结对帮扶校和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学员(中小学一线老师)协同指导,将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两项教学理论落地汕尾,计划通过三年教学教研的创新与探索,培养种子教师与种子学生,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汕尾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