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元“入门”1599元“进阶” AI培训课程为何越学越贵?

  天博新闻资讯     |      2024-06-21 10:00

  天博综合随着AI领域的快速发展,AI培训日渐火热,各类培训课程层出不穷。这些课程往往只教授某个模型工具的操作方法,却宣称能帮助学员实现“AI技能变现”。低价入门,高价卖产品、卖会员、卖素材,成为其惯常套路。

  “你可以试试对五官和服饰进行细节刻画,然后用上远景等镜头描述词,再试试三分之一侧脸。”2月27日晚上8点,在邱娜报名加入的“AI设计变现体验课”微信群内,助教正对学员用AI绘画完成的作品进行指导。体验课花费6.6元,包含一节录播课和一节两个多小时的直播课,体验结束后,助教便开始推销1599元的进阶课程。

  近年来,AI培训日渐火热。每逢ChatGPT、Sora发布等热点时段,AI培训圈都会迅速掀起一轮,涌现大批相关课程,有些课程甚至在模型公测前就已开始招募学员。《工人日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AI培训课程主要授课内容往往局限于某个模型工具的操作方法,但大多宣称能帮助学员实现“AI技能变现”。低价入门,高价卖产品、卖会员、卖素材,成为其惯常套路。

  2月16日,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发布,立即引发广泛关注。从事互联网运营的邱娜觉得自己必须有所行动了。“难以想象输入文字就能生成视频,这种强大的技术能力让人感觉不学就要被淘汰了。”

  “一个长期关注的PPT公众号推出了6.6元的AI设计体验课,我在2月25日付费进群,26日开课。”邱娜加入的课程微信群有近160名学员。根据助教人员提供的兑换码,学员可以在3天内免费使用AI工具网站上的部分素材,输入关键词即可得到一幅由AI绘制完成的图片。

  据邱娜介绍,在录制课和直播课中,培训老师向学员们强调,AI设计适用于缺乏绘画和摄影专业技能的“小白”,可以帮助生成合适的素材资源且不用担心版权问题,是一个“零门槛,实用又赚钱的技能”。

  “体验课结束之后,想要再用网站怎么办呢?”当邱娜询问助教人员,对方表示可以报名价值1599元的正式课,再免费使用3个月会员权限,之后组织大家团购,一个月大概19元。

  对方还告诉邱娜:“AI绘画工具之所以这么厉害,是因为要持续消耗算力,所以好的工具都不是免费的。报名正式课之后可以帮助对接定制商单,一单挣回学费。”从6.6元到1599元的进阶式付费模式,让邱娜既害怕错失学习机会,又担心是否会有更多付费套路。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的AI课程五花八门,但不少课程都与卖产品、卖会员、卖素材相。除了依靠工具网站的使用和资源收费,由AI课程衍生的付费项目还包括:为AI工具提供提示词或剧本、制作AI工具图片素材、有关背景知识搜集和整理、课程资源二次销售等。

  尽管AI培训课程的内容鱼龙混杂、收费不一,但其热度的背后,都是公众对新兴技术的兴趣以及部分职场人士的焦虑。

  “面对新技术的时候,我们很容易产生一种害怕错过的情绪。当大家都在讨论某一个新技术的时候,好像你不跟进的话,显得有点落伍,进而产生焦虑。”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看来,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或科技泡沫中,这种情绪非常明显。

  作为一名互联网从业者,邱娜经常会接文字排版、PPT制作、海报制作等兼职商单,自从ChatGPT发布后,她一直为如何利用AI工具提高工作效率而焦虑。

  对此,心理咨询师唐婧也有明显的感受。“2月22日,一家企业的高管就向我倾诉,感觉到自己的很多工作内容被AI替代,人力成本收缩,导致自己和团队的压力很大。”近两年,越来越多前来咨询的职场人士向唐婧表达了关于技术发展带来的焦虑以及迫切希望掌握AI技术的愿望。

  2023年7月,智联招聘联合北大国发院发布的《AI大模型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潜在影响研究报告》显示,有69%的受访者尝试使用过ChatGPT、文心一言等大型语言模型类AI工具。面对AI工具的普及以及带来的影响,65.8%的受访者表示,将参加AI工具使用技能的培训课程。

  尽管AI培训需求旺盛,但不少业内人士表示,AI大模型推出时间不长,短期内很难形成体系化的培训课程,目前AI培训“虚火”较旺。

  “大家往往会低估长期的发展,高估短期的进展。”沈阳表示,从长远来看,AI应用前景确实非常广泛,但就短期而言,AI的热度多多少少有高估的成分。

  在业内人士看来,AI技术和AI工具使用,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一家电子商务网站的AI工程师告诉记者,开发者更多关注技术,终端用户更关注功能实现,而广大职场人士则希望通过培训,掌握一定的技能。与前两者相比,后者的需求更容易“满足”。

  记者采访调查了解到,不少此前从事PS技术、视频制作、电脑绘图等互联网技能培训的创业者,争相将AI技术纳入核心培训业务,以期从“AI+”的热度中再度捞金。

  还有一些培训课程通过“卖课”的形式“卖产品”,但这些AI产品并不一定适用于个人使用者。2021年,创业者李想成立一顾数字科技公司,专注通过AI技术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从面试防作弊监控到AI面试大模型,再到一键生力培训视频课件,李想和团队开发的众多AI产品,最终服务对象是高校、企业,而不是个人使用者。“大部分人并不需要通过所谓的培训课程,尤其是那种收费高的课程来学习工具的使用。”李想表示。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记者1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结束,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各1名载荷专家)。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在解读高光谱分析技术为珍贵文物进行三维“留影”的最新进展时说:“光谱是辨别物质的‘指纹’。前不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运用三维技术,首次根据出土头骨,复原出一尊男性红山先人的容貌。

  1966年12月的一天,罗布泊,一朵巨大的白色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爆炸成功。

  苹果公司10日在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个人智能系统“苹果智能”。该系统集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可应用于苹果多款产品。

  芒种时节农事忙。河南、山西等地麦收陆续进入尾声,湖南、江西一些地方正忙着种稻插秧。北方收麦、南方种稻,收与种紧密相连,南与北交相辉映,中部这片土地上充盈着丰收与希望的气息。